周边城市 关注微信

广东服装圈

百货巨头纷纷闭店,零售业如何打响自卫反击战?

[复制链接]

2022-4-30 11:07:17 651 0

别致的疯子 发表于 2022-4-30 11:07:17 |阅读模式

别致的疯子 楼主

2022-4-30 11:07:17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90万例,这是一个可怖的数字。  

在新增确诊病例呈现指数级的增长之下,人们心中的不安和恐慌与日俱增,毕竟全球疫情之战还在进行中。  

然而,不少巨头企业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百货巨头“苦不堪言”  

1梅西百货被踢出标普  

在当地时间周三跌至历史最低点之后,美国最大的百货商店——梅西百货被标普指数宣布除名,此后加入其小型股指数,而它的位置被供暖和空调公司Carrier Globa取代。  

而从年初以来,其股价已大跌70%,截止目前,梅西百货的市值仅剩约13.72亿美元,看起来实在是较为凄惨。  

显然,这一家以“感恩节大游行”闻名于世的美国连锁百货巨头梅西百货没能从疫情风暴中体面存活下来,从此前关闭位于美国的所有775家商店,再到从本周开始将临时解雇大约13万名零售终端业务人员,且强制大部分员工休假...它的经营近况可谓是“压力山大”。  

“尽管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情况,但依然不够……将采取行动缩减员工人数至绝对最低,仅维持基本运营需求。”——梅西百货  

2乐天百货加速退出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海的另一边,一家曾乘上风口的巨头也在“苟延残喘”,韩国乐天百货再一次加快了其退出在华业务的脚步。  

由于受相关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店铺经营面临的困境逐渐增加且无法逆转,乐天百货沈阳店将于4月30日闭店。由此,乐天百货在中国将仅剩成都环球中心店1家门店。  

众所周知,近年来乐天百货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内部经营纷争、分销渠道战略出现失误,以及萨德事件引起的“抵制潮”等消极因素,其整体经营状态一直陷入低迷之谷。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乐天购物的亏损从前一年的4649.9亿韩元扩大至8535.6亿韩元;且合并营业利润同比降28.3%,销售额同比降1.1%,宣布将进行重大业务重组。  

“韩国乐天在中国的销售额从2016年的11.39万亿韩元,缩水到2017年的2.63万亿韩元,累计损失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引发了韩国乐天自2005年海外扩张以来,首个年份的销售总额下滑。”——朝鲜日报  

而疫情的突发或将再一次将其名为业绩不佳的伤口再次血淋淋地掀了出来,除了在特殊时期继续收缩业务线之外,别无他法。  

显而易见,受全球疫情爆发的影响之下,首当其冲的零售业依旧在风雨飘摇之中备受冲击,各地呈现的都是同样的伤痛。  

零售业遭遇重创  

众所周知,零售业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私营部门雇主,提供了约5200万个就业岗位。而在疫情之下,它们“共享”了同一份的伤痛,各大品牌和零售商纷纷暂避风头,选择关门或者缩短营业时间,而这一选择所带来的最直观的结果便是由收入减少而带来的盈利压力。  

“如果销售搁置,那么工资和福利、租金、贷款支付都是沉重的负担。”——全美零售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马修·谢伊  

Gap集团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财季销售额将损失约1亿美元,且今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约170家Gap品牌门店;  

在截至2月29日的三个月内,集团净利润大跌23%至8.47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9.48亿美元);  

玛品牌第一财季的销售额将减少5000万至6000万美元;而为了平衡开支,该公司正在考虑放弃其原定在纽约开设新旗舰店的计划;  

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对与旅游及消费相关活动造成的沉重打击,最新出炉的2月香港零售业销货数据也是令人心惊胆战。  

根据数据显示,2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227亿港元,同比下跌44%,跌幅破历史纪录,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跌幅最大,录得同比下跌58.6%;服装品类整体跌幅达到49.9%;且药物及化妆品、百货公司货品等多个类别的跌幅均超过40%。目前2020年前两个月,香港零售业销货量同比下跌33.9%。  

此外,根据GlobalData数据,今年英国零售业预计比此前预期损失126亿英镑的消费收入。其中,服装和鞋类将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预计同比下降20.6%。  

一场由疫情引发的行业危机正在酝酿之中,零售业避之不及,在遭受多重损失之时,如何自救成了最关键的发展命题。  

“如果你没有稳健的财务基础,你就根本不可能经受得住这场风暴。”——零售咨询公司GlobalData Retail桑德斯  

如何“自救自强”?  

首先,在行业还未从打击中缓和过来之际,由国家牵头的政策利好或将先行为其打了一针强心剂。  

就拿我国来说,相对于海外各国对疫情的焦头烂额,基于我国防疫方针执行有力,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截止到3月底,百货商场的复工率依旧达到95.8%,比2月底提升了35个百分点,销售额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0%左右。但由于人们对疫情的谨慎心态,消费力量还未真正觉醒,市场销售的触底回升还需要政策的辅助刺激去加以激发。  

“2020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出行类商品零售额下滑明显;餐饮收入大幅下降43.1%;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下降近50%。”—— 国家统计局  

1.“红包雨“来了?  

消费券便也再“重出江湖”。  

根据经济理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对民间需求和国民经济起到加倍的刺激作用,从而实现“乘数效应”。这便意味着:在疫情之下,用发放消费券这一方式来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活力这一出发点是合理的,可以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去加以采用。  

3月12日,南京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3.18亿元消费券,包括餐饮、体育图书等7大类;  

3月16日,安徽正式宣布同上下游百家品牌供应商联手,共同推出1亿元消费补贴;  

3月18日,北京市300余家企业联手促消费,将向市民发放1.5亿元消费券;  

3月26日,杭州宣布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27日发放了首期1亿元;  

3月31日,深圳罗湖区宣布将从4月1日起向消费者发放3000万元消费券,微信扫码即可预约申领;  

截止到4月1日,已有包括南京、杭州、宁波、重庆、佛山、深圳、郑州在内的超过30个城市、区发放了消费券推动消费回补,发放金额从千万元到亿元计。  

而就目前来说,消费券的发放还是给予了消费者一些动力,颇具成效。  

根据相关城市数据,截至3月30日22:00,杭州市民已兑付政府补贴4112万元,带动了杭州消费6.37亿元,杠杆乘数效应超出15倍;与此同时,3月18日至22日,南京市共使用电子消费券34522张,总消费金额942.93万元,除去电子消费券抵减金额外,带动消费金额613.16万元。  

然而,消费券的发放并不是万能举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是“组合拳”的一步,毕竟自发的消费动力才有持久性,再加上商家自身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去吸引消费群,才能进一步实现消费、投资和生产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2.数字化或是必然  

自救二字还是体现在“自”身上,零售商的自发探索在这一时期异常重要。  

疫情的爆发逼得传统零售业“节节败退”,但此消彼长,万物守恒,线上业务的表现可以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线购物、在线教育、在线金融、在线视频等“宅生活”模式的窗口被打开,加深了其渗透率和认可度,纷纷走入寻常百姓家。  

而这对传统零售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重生机遇,如何摆脱墨守成规的束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为自身带来新的价值增长点,想必是所有零售商目前的反思点。  

在新冠疫情的重压之下,直播以及电商产业在强监管之下如沐春风,焕发了新的生机,而传统零售业也再次意识到了大势所趋的真正含义,这一“趋势”即聚焦于线上服务,培养或是适应消费者的新的购物习惯,以打通新的业绩增长点。  

而在这其中。无论是薇娅、李佳琦、甚至是罗永浩为首的网红直播带货,还是电商渠道的再次铺设,都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引流+渠道融合齐头并进,为其带来数字化新生,进而为销售的不佳带来一定的补足。  

要知道,消费是对供应和需求的变化关系的反映,而在现今,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中互联网连接了你我他,智能化、数字化的布局和投入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或成为提高效能的一种必然。  

结语  

一场新冠疫情使得这个2020变得非同一般,经受过病痛岁月的洗礼以后,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认识再次升华,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进入新的洗牌轮回。  

而如此这不一般的2020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但零售业的兴衰也许千百回转,旧的不走,新的不来,零售行业的“人、货、场”都在重构之中,新的商业形态在企业的试错中还亟待成型。  

可以确定的是,疫情的早日结束或继续开启零售业反弹的下半场,但届时抓住机遇促进自身成长的还会有旧时奋力挣扎的“梅西百货”们一席之地吗?  

“战疫”结束后新的零售战役亟待打响。  

来源:格隆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